簡介
基金收支表
歷年特別個案
歷年大型捐款活動
基金活動相冊
簡介
基金成立及服務宗旨
東方日報慈善基金的成立,源於《東方日報》在社會上建立的親民與可靠形象,每有社會慘劇發生,讀者皆會第一時間主動捐出善款,希望透過《東方日報》轉交苦主,令不少遭遇突變的家庭可解燃眉之急。自1980年開始,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善款愈來愈多,有需要成立一個專責基金,作為善長與社會上有需要人士的一道橋樑,以便更有效地處理讀者捐款。

經過數年的籌備,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於1985年5月7日成立,復於1986年7月3日經稅務局核定為公益慈善信託機構,獲廣大善長無間斷的捐款支持,得以推行各項社會服務,將善長捐助的一分一毫,悉數回饋社會。為讓有需要人士獲得適切協助,基金除按捐款人意願將善款轉交予指定受惠人外,亦會派員適時了解受惠人情況,確保善款運用得宜及於有需要時再作協助。

基金多年來一直秉承服務社會的宗旨,透過在報章呼籲,喚起熱心巿民慷慨解囊,除即時向有需要家庭提供緊急援助外,同時又分別透過無力殮葬、醫療以及點滴關懷等多個專戶,協助無數老弱孤寡及貧病交煎人士解除困境、重獲新生。在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大前提下,東方日報慈善基金的所有行政及經常性支出,均悉數由東方報業集團有限公司贊助。

於2017年9月1日,東方日報慈善基金將大部分善款捐贈予東華三院作慈善用途,而仍在跟進的受惠人個案亦轉交東華三院管理。於2019年9月1日,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正式將所有受惠人個案轉交東華三院管理,同時將個案所籌得的善款全數撥捐東華三院。



慈善基金董事會成員
創辦人及榮譽主席
馬澄坤先生
 
主席
馬澄發先生,BBS
 
副主席
馬興富先生
董事
劉鈞儀女士
湛祐楠先生
浦炳榮先生,JP
呂榮光先生
譚詠麟先生,MH
蘇澤昭先生
會長
馬澄發先生,BBS
 
秘書
施令夷女士
 
司庫
林順財先生
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歷年收支表
年份捐款人次 受惠個案受惠人次 善款收入(元)善款支出(元)
19856,008 5702,850 $2,973,042.00$2,856,415.00
198610,607 9084,540 $4,570,864.00$4,575,613.00
198716,319 4752,935 $7,957,493.00$6,734,710.00
198821,565 7019,025 $9,969,681.00$8,692,384.00
198918,712 6719,589 $10,270,441.00$8,674,513.00
199022,775 72210,910 $12,227,154.00$8,691,141.00
199157,462 1,00417,198 $36,590,265.00$19,394,147.00
199236,842 1,04412,528 $22,431,747.00$35,997,270.00
199347,835 1,02815,420 $28,377,242.00$26,354,573.00
199445,696 1,05326,846 $28,503,876.00$30,122,948.00
199537,628 92323,845 $27,095,691.00$25,639,491.00
199640,334 85241,273 $29,993,912.00$21,584,102.00
199733,204 1,20458,273 $29,117,098.00$21,274,205.00
199826,750 92961,334 $40,150,824.00$52,172,589.00
199934,218 61162,176 $19,248,590.00$20,175,912.00
200024,600 53062,596 $13,800,151.00$14,281,973.00
200121,987 41254,949 $12,152,969.00$10,608,983.00
200220,415 43470,151 $11,094,271.96$21,133,336.15
200320,510 55170,951 $13,056,202.86$14,195,020.70
200422,645 40367,305 $13,489,176.62$10,937,471.42
200519,946 38668,168 $21,338,064.90$19,895,106.29
200618,904 34478,020 $9,950,593.75$11,096,647.41
200720,966 64182,256 $13,908,637.21$10,027,853.20
200817,437 868109,198 $10,767,003.72$10,543,459.43
200918,916 1,101123,695 $22,722,720.32$10,903,391.79
201018,594 1,171132,338 $17,502,002.94$12,076,971.45
201118,331 1,161132,506 $14,501,331.61$12,607,531.55
201216,960 1,137129,036 $16,902,319.45$12,223,871.82
201317,543 1,207124,286 $13,917,187.89$11,332,191.71
201418,089 1,192122,678 $27,702,548.45$13,672,110.64
201516,627 1,095115,395 $13,538,282.31$12,414,680.80
20163,367 22188,432 $12,468,449.15$6,779,594.82
20170 101155 *$610,848.70$45,634,668.13
20180 3679 $0.00$853,214.91
20190 79106 *$272,847.11$15,015,437.73
總計771,792 25,7651,991,042 $569,173,528.95$569,173,528.95
截至2019年9月1日
*其他收入
善長所捐善款,一分一毫皆全數用於慈善用途。
  • 1987年 梁氏五孤雛
  • 1990年 黃氏四孤雛
  • 1991年 姜善恒母子燒傷
  • 1991年 李桂貞治療骨癌
  • 1991年-1994年 赴澳洲換肝5名兒童
  • 1998年 張松星對抗肌肉萎縮
  • 2001年 鄭夢莎接受心臟手術
  • 2002年 任氏三孤雛
  • 2004年 陳德明切除腦腫瘤
  • 2004年 李嘉琪切除「尤因氏瘤」
  • 2005年 許家豪克服組織細胞增生症
  • 2006年 朱梓滔嚴重燒傷
  • 2009年 李寶珠治理脊椎側彎
  • 2012年 黃靖改善視力障礙
1987年 梁氏五孤雛
籌獲善款:$227,500

1987年5月21日,49歲的小巴司機梁海與34歲的妻子遇上交通意外身故,遺下5名子女頓失所依。事發當日梁太擬為丈夫送飯,登上由丈夫所駕駛的小巴後,小巴途經青山公路馬灣碼頭時與巴士迎頭相撞,夫婦不幸同告傷重身亡。

梁氏夫婦育有1名女兒及4名兒子,長女當時年僅14歲,4名兒子則分別只有12歲、8歲、7歲及6歲。5名年幼子女一夜之間頓成孤兒,境況堪憐,14歲的長女面對父母雙亡的同時,更需肩負照顧4名幼弟的責任。事件隨即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回響,捐款協助5名小孤雛的善款更如雪片飛至。

東方日報慈善基金為梁氏五孤雛共籌獲善款逾22萬元。為更有效利用善款協助5名孤雛生活與學習所需,基金於1989年6月底將善款悉數移交社會福利署並成立專戶託管,協助5名小孤雛成長。
梁海遺下的5名子女,年齡分別只有6至14歲。(黑白照片)
當年的意外後,不少熱心巿民曾發起募捐行動,協助5名遺孤。(黑白照片)


梁氏夫婦不幸在車禍中同告喪生。(黑白照片)
五孤雛其中4名兒子與外婆痛失摯親,頓失依靠。(黑白照片)
1990年 黃氏四孤雛
籌獲善款:$474,970

黃氏4兄妹的母親於1990年6月病逝,患上精神衰弱、需按時服藥鎮定情緒的父親黃劍興亦疑思妻過度,於同年10月自縊身亡,遺下3名兒子及1名女兒,當時年僅9至14歲的子女需由祖父母照顧。黃劍興生前任職夜間看更,月入僅3千元,遺下年邁父母與4名年幼子女,境況堪憐。

事件經報道後,隨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基金亦接獲逾47萬元善款,但因4兄妹尚未成年,需委託社會福利署管理善款,以作為4兄妹的教育開支。

鑑於4兄妹於2002年全部年滿21歲,並已投身社會工作,且未有繼續升學打算,4兄妹經與社署及基金商議後,最終決定將委託社會福利署管理的善款餘額悉數交回基金處理,以協助其他有需要人士。
黃劍興自縊後,基金即時撥出緊急援助金,協助黃母與4名孤雛度困境。(黑白照片)
面對失去雙親的孫兒,黃劍興父母難掩悲慟之情。(黑白照片)


當年有讀者向4名孤雛捐贈玩具。(黑白照片)
4兄妹喪母未幾,父親又自縊身亡,頓成孤兒。(黑白照片)
1991年 姜善恒母子燒傷
籌獲善款:$14,725,807.55

1991年6月,年僅1歲半的姜善恒與母親梁朝英不幸在內地遇上車禍,母子皆嚴重燒傷。東方日報慈善基金全力協助籌募治療費用及應付生活上的需要,短短1個月便接獲各界善款逾1千4百萬元,超過22,000人次捐款,至今仍然是本港籌獲善款最多的單一個案。基金更邀請專業人士成立管理委員會,跟進恒仔母子的生活及醫療所需。

恒仔母子經過長時間治療後,傷勢不斷有改善,恒仔每次談及多年來的治療經過時,仍不忘向善長致謝,「好多謝東方日報慈善基金咁多年嚟嘅幫忙,等我哋唔使擔心醫療同生活費,可以專心讀書!」恒仔於2013年赴笈澳洲攻讀學士學位課程,主修創意藝術(電影及數碼媒體)課程,恒仔希望畢業後從事傳播媒體製作工作,盡一己之力回饋善長多年來的關心及培育。
恒仔嚴重燒傷後,一度影響學習。
恒仔父母對兒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一直陪伴恒仔走過艱難的成長路。


基金多年來一直關注恒仔的成長,並為恒仔及其家人提供適切協助。
與弟弟感情要好的恒仔,對幼弟尤其痛鍚。


基金為恒仔籌獲逾1千多萬元善款,多年來一直協助恒仔治療與教育所需。
恒仔赴澳洲升讀大學,努力學習自我裝備。
1991年 李桂貞治療骨癌
籌獲善款:$328,613.60

桂貞於10歲時不幸證實罹患骨癌,醫生指癌細胞因不斷擴散,倘不切除右腳估計只能多活兩個月。由於病情緊急,桂貞只能接受截肢保命的殘酷事實。手術後,桂貞需安裝義肢才可重過正常生活,惟來自單親家庭的桂貞與妹妹和父親相依為命,一家3口僅靠父親任職地盤散工的收入維生,因家境清貧無力支付安裝義肢費用。

桂貞父親為女兒能過正常生活而向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求助。事件經報道後迅即獲善長施援,令桂貞即時解決行動不便的難題。

事實上,桂貞安裝義肢後,至今仍需要定期每隔3至4個月於瑪麗醫院覆診,並按需要不定期更換義肢。基金至今仍一直跟進桂貞的情況,並由其專戶撥款協助更換義肢等相關費用。
李桂貞因患骨癌,需接受手術切除右腳。
李父因家境清貧,無力為女兒安裝義肢。


接受截肢手術後,桂貞無法如以往般行動自如。
桂貞克服癌症,更鼓勵其他病患者支持下去。


李桂貞安裝義肢後重拾正常生活。
裝上義肢後,桂貞終重展笑靨。
1991年-1994年 赴澳洲換肝5名兒童
籌獲善款:$9,100,000

基金於1991年為本港人體肝臟移植展開新的一頁。1991年9月,基金向瑪麗醫院撥款150萬元以購買首套換肝儀器,同年10月成功進行首宗換肝臟手術,奠下本港成為亞洲肝臟移植先驅地位的基礎。礙於當年的儀器技術限制,該部換肝儀器只適合成年人使用,因此基金於1991年-1994年先後協助5名肝病幼童,周綺婷、林嘉希、盧穎琪、倫慧容及藍健朗籌募醫療費,及時赴澳洲進行肝臟移植手術,並重拾健康。

1991年12月,東方日報慈善基金再捐出逾31萬元,為瑪麗醫院肝臟移植增購驗血儀器,並撥款130多萬元,協助研究為兒童移植肝臟的技術,令病童也可在港進行換肝手術,不需送往外國醫治。
周綺婷
周綺婷於1991年10月在澳洲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時精神良好。
澳洲醫護人員在醫院內為周綺婷慶祝1歲生日。


周綺婷於1991年12月接受手術後康復進展良好。
回復健康後的周綺婷與一般小童無異。


林嘉希
林嘉希於1992年4月進行手術前,爸爸親吻女兒以示鼓勵。
病榻上的林嘉希不忘向善長說聲好。


林嘉希手術成功後,在1992年7月出院,並與醫護人員合照留念。
回到香港後,林嘉希康復進度良好。


盧穎琪
3歲的盧穎琪受病患影響,腹大如鼓。
盧穎琪於1992年10月在澳洲接受醫護人員檢查。


盧穎琪於1992年12月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後,由母親陪同留院休養。
手術後盧穎琪重拾健康,令父母大感欣慰。


倫慧容
倫慧容兩個月大時曾接受手術治療肝病,留下一道疤痕,但仍未能擺脫病魔纏繞。
倫慧容於1994年5月赴澳洲準備接受手術。


手術成功後,倫慧容於1994年11月返港。
回到家中的倫慧容在床上蹦蹦跳。


藍健朗
歲半大的藍健朗於1993年11月向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求助治療肝病。
藍健朗於1993年12月前赴澳洲接受手術前檢查。


藍健朗(左)與倫慧容於1994年9月在澳洲醫院完成手術後合照,當時兩人精神甚佳。
藍健朗與倫慧容接受手術後健康成長,更於2004年聚首重逢。
1998年 張松星對抗肌肉萎縮
籌獲善款:$2,035,112.05

張松星出生後與一般孩童無異,惟至5歲時家人發現他較同齡小孩沉靜,求診後證實患上「杜興氏進行性營養不良肌肉萎縮症」,自此活動能力即每況愈下。1998年松星父母透過其他肌萎症病童家長獲悉美國有專家研究肌萎症,因囿於經濟,無力支付赴美旅費接受檢查而向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求助。

經基金協助下,松星獲善長捐款支持,並順利籌得所需費用前往美國檢查,經檢查結果證實適合接受進一步治療。在美國的研究中心安排下,松星於1999年2月前往南韓的醫研中心接受肌細胞移植,同年7月赴美覆診,病情穩定。

松星於2012年在香港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畢業後,仍好學不倦,報讀香港公開大學函授課程,在家中努力學習自我充實。另外,由於松星無法進食固體食物,長期需靠營養奶粉補充。基金多年來一直密切跟進其個案,並撥款協助松星購買營養奶粉、電腦及電動輪椅等所需物資,甚至學習所需。
松星幼時與一般小童無異,及至5歲時才確診患病。
松星因肌肉萎縮,自小行動不便,需使用輪椅代步。


松星於1999年在善長協助下,順利前往美國接受檢查。
松星獲善長捐助後才有機會接受檢查,家人感激善長支持。


在基金協助下,17歲的松星獲善長捐贈電動輪椅。
身體雖有障礙,但松星仍努力向學,在公開大學修讀課程。
2001年 鄭夢莎接受心臟手術
籌獲善款:$1,128,428.87

內地女童鄭夢莎出生3個月便證實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心臟連接肺部的動脈較常人幼小,血液含氧量極低,每次病發均呼吸困難,隨時有缺氧死亡之虞。生於農村家庭的父母耗盡家財亦未能為夢莎治病,鄭母於2001年向親友籌獲1千元,即帶同病危的夢莎來港尋求一線生機。可惜手術繁複,每次手術費動輒數十萬元,因無力支付近百萬元的手術費用而向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求助。

經基金協助下,各界善長踴躍捐助,多年來籌得逾100萬元善款,令夢莎可安心進行4次手術。

2007年夢莎進行最後一次手術,費用高達50萬元。多次手術後,醫生已成功將夢莎的上下腔靜脈接駁至肺動脈,令夢莎擺脫病魔。
夢莎於2001年來港求助治療費,當年只有6歲。
鄭母因無力為夢莎治病,故來港尋求一線生機。


患有先天性心臟肺動脈狹窄的夢莎來港尋求治療,經診斷後需接受多次手術。
夢莎血含氧量低,經常出現呼吸困難。


經基金協助下,夢莎獲善長捐助,終可展開手術。
手術後康復的夢莎與母親感謝善長支持。
2002年 任氏三孤雛
籌獲善款:$289,510

港人任祺昌、雷結蓮夫婦於2002年1月與11歲長子及8歲的龍鳳胎一同回鄉探親,夫婦在內地使用熱水爐時不幸意外中毒身亡,遺下3兄妹與74歲的任母頓失依靠。當年事件經報道後,觸動無數善長心靈,紛紛捐款協助3名小孤雛度過困境。

在短短1個月內,基金共接獲善款逾25萬元。由於3小孤雛與年邁任母需靠綜援金為生,為更有效地將善款用於3兄妹的學習所需,基金於2002年4月將善款委託社會福利署監管,由社署為任氏3兄妹設立教育專戶,作為3兄妹日後的教育開支。

現時任氏3兄妹已屆成年,但仍努力求學,不斷進修,故有關善款仍按3人意願,繼續交由社署管理。
父母雙亡後,任氏三孤雛只能與年邁祖母相依為命。
當年與父母的溫馨合照,已此情不再。


祖母念及愛孫年紀尚小,即淚如泉湧。
意外後,祖母即時由內地趕來港照顧3名孫兒。


痛失雙親外,三孤雛生活頓陷困境。
幸獲善長捐助,令三孤雛渡過難關。
2004年 陳德明切除腦腫瘤
籌得善款:$891,835

陳德明於2歲時證實患有腦瘤,生命危在旦夕,本港公立醫院束手無策,家人最終在澳洲聯絡得由新加坡移居澳洲的華裔腦科權威張查理(Charles TEO)醫生為明仔治療,惟因無力負擔數十萬元手術費而向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求助。經報道後迅即籌獲近90萬元善款,明仔更在東方日報慈善基金協助下,於2004年11月前往澳洲接受切除腦腫瘤手術。張查理醫生獲悉明仔家人的情況後,主動減收手術費。

經歷7小時的腦瘤切除手術,明仔康復進度良好,為感謝澳洲主診醫生的治理,陳父更特別請求張查理醫生為兒子取一個英文名字,張醫生遂為明仔取了與自己名字「Charles」相近的「Charlie」,寓意曾與明仔並肩作戰、對抗病魔。張醫生對明仔悉心照料,令陳父感動不已。

陳父指明仔接受手術後健康情況一直良好,只需每年定期接受磁力共振檢查,生活與一般小孩無異,課餘更參與學習班,培養及發展多方面興趣。陳父坦言全賴善心人士施援,讓愛子延續生命:「明仔依家參加跆拳道、陶藝同繪畫班,有靜又有動,佢今日可以咁健康又活潑,都係多得《東方日報》,我同家人真係好感激大家!」

患有腦癌的明仔生命危在旦夕。
明仔性格健康活潑,外表看不出患有癌症。


在善長捐助下,明仔終可前往澳洲接受切除腫瘤手術。
張查理醫生(右)檢視X光片後,指明仔的腦瘤較想像中大,但對手術甚具信心。


明仔父母感謝基金協助,令明仔重拾健康。
明仔在澳洲接受手術後,一直健康成長。
2004年 李嘉琪切除「尤因氏瘤」
籌獲善款:$1,014,169.70

在深圳出生的李嘉琪為港人內地所生子女,與內地的母親居於深圳,出生僅3個月便證實患上罕見的「尤因氏瘤」,腫瘤在右背不斷脹大,當時醫生指若不進行治療,嘉琪只可存活3個月至半年。嘉琪的父親雖為港人,但仍未能享有香港醫療福利,1年醫療費約需30萬元。對當時全家只餘2千元積蓄的李太來說,來港治療費用儼如天文數字,惟在內地又無法為女兒尋求治療,瀕臨絕望邊緣時遂向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求助。

嘉琪的個案經報道後,迅即獲廣大善長施援,東方日報慈善基金為嘉琪共籌得善款逾100萬元,並順利完成手術。嘉琪在2008年曾因手術後遺症導至脊椎變形,需接受物理治療,有關治療費用獲基金協助下支付。

現時已來港定居的嘉琪只需定期覆診,以便監察病情。健康成長中的嘉琪,來年將升讀小五,為美好的將來努力學習。
李太帶同嘉琪來港治療罕見的「尤因氏瘤」,因費用高昂而向基金求助。
嘉琪右背腫瘤不斷腫脹,若不治療最多只餘半年性命。


嘉琪因未符港人身份,手術費高昂。
嘉琪父母無力負擔女兒的手術費,徬徨無助。


在基金協助下,嘉琪獲善長捐助逾100萬元,順利開展手術。
手術後,嘉琪已脫離生命危險,健康成長。
2005年 許家豪克服組織細胞增生症
籌獲善款:$233,619.13

內地男童許家豪於4歲時因持續發燒未退,在內地多番求診仍未能查出病因。及至2005年,家豪父母帶同兒子來港求醫,經診斷後證實患上組織細胞增生症,需接受化療及終生口服賀爾蒙補充性治療。由於家豪為內地居民,醫管局須按「非符合資格人士」徵收醫療費用,加上來港車馬費不菲,在內地任職散工的許父因無力負擔有關費用而向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求助。

經基金協助下,2005年已籌得近9萬元善款,其後多番因善款無以為繼須再度籌款,至今累積逾23萬元善款,用以支付覆診藥物費用及來港交通開支。

由於組織細胞增生症令家豪產生中樞性尿崩症,需終生接受去氨加壓素治療,現仍需每3個月來港覆診及取藥,基金將以家豪專戶內的善款繼續支付相關開支,讓家豪得以接受治療。
內地男童許家豪急需接受治療,父母決定與兒子來港求醫。
家豪對數學特別感興趣,曾奪得數學獎。


家豪來港經醫生診斷後,證實患有組織細胞增生症。
家豪對善長多年來的捐助致以衷心感謝。


在基金協助下,家豪獲善長捐款以對抗病魔。
經過多年治療,家豪病情轉趨穩定,但仍需定期來港覆診。
2006年 朱梓滔嚴重燒傷
籌得善款:$629,395

朱梓滔年僅2歲時遭借錢不遂的癮君子抛進火堆,全身近9成皮膚燒傷,雖能幸保性命,但卻嚴重毀容,全身更被燒得體無完膚。滔滔小小年紀便終日要戴著壓力面罩,尚未懂性便要面對他人歧視的眼光及嘲笑,無休止地因傷疤增生而承受癢痛之苦,即使已屆適學年齡,卻因容貌不佳而未獲學校接納入學申請。

面對兒子成長路一片坎坷,朱太卻從不言棄,傾盡所有讓滔滔接受手術,但仍無法籌措長期醫療費,遂向東方日報慈善基金及太陽報愛心基金求助,籌得善款逾60萬元,並在中文大學燒傷基金協助下,安排滔滔來港接受矯型手術,多年來先後為其左手、頭皮、口鼻、臀部、膝蓋、雙腳及肚皮進行手術。隨著年齡漸長,骨骼不斷生長,滔滔右手手指僅餘的功能亦開始減退,需再接受手術挽救僅餘手指功能。

幾經困難,滔滔終在2010年在內地一私立小學覓得學位,一圓上學夢。朱太指同學們最初雖抗拒與兒子交往,但隨著日子過去情況已有好轉,朱太坦言已心滿意足,「如果冇《東方日報》、《太陽報》同埋咁多善長嘅幫忙,滔滔真係救唔番,我哋都唔知點多謝大家!」

年僅3歲的滔滔尚未遭火劫,樣子活潑可愛。
滔滔9成皮膚被燒傷後,須長期穿上壓力衣防止皮膚增生。


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手術,滔滔承受的痛苦非常人可以了解。
在基金協助下,滔滔得以來港接受治療,情況漸有好轉。


經過多次手術後,滔滔終可除下壓力衣,重展笑容。
等待多年滔滔終可享受校園生活,每日均抱著雀躍心情上學。
2009年 李寶珠治理脊椎側彎
籌獲善款:$434,074

李寶珠因脊椎神經內有水囊,出現嚴重脊椎側彎,隨時引致心臟衰竭,遂於2009年來港求助,經公立醫院檢查後,證實須接受手術改善情況。由於寶珠並非香港居民,清除水囊手術及住院費用高達20萬元,對於在鄉間務農為生的父母來說儼如天文數字,因無力支付而向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求助。

經基金全力籌募下,善長一呼百應,短時間內已籌得逾43萬元善款,令寶珠可及時進行手術。

成功接受手術後喘氣情況大大減少,院方證實寶珠康復進展良好。寶珠現只需定期覆診,善款亦已足夠支付來港覆診費。
寶珠出現嚴重脊椎側彎,生活受影響之外,亦隨時引致心臟衰竭。
受病患影響,寶珠日常生活亦面對困難。


X光片顯示寶珠的脊骨變成S狀。
寶珠獲善長捐助,終可開展首階段手術。


寶珠及時進行手術,改善脊椎側彎,現已康復成長。
手術後,寶珠康復進度良好。
2012年 黃靖改善視力障礙
籌獲善款:$1,221,258.18

男嬰黃靖甫出生即證實罹患「先天性角膜鞏膜化」、「眼球前節發育不健全」及青光眼等嚴重視力障礙,倘不及時醫治恐有失明之虞。本港暫無技術治療此症,靖靖父母獲悉美國有醫療機構可透過為病人移植人工角膜恢復部分視力。靖靖急需到美國進行手術,父母因無法籌措逾30萬元手術費而大感徬徨。在東方日報慈善基金與太陽報愛心基金全力協助下,靖靖的情況獲全城關注,不足一個月已籌獲逾115萬元善款,得以順利踏上美國治療之旅。

靖靖於美國接受手術並留醫數月後,左眼情況雖不太理想,但右眼則已移植角膜,恢復部分視力。已回港的靖靖現仍需於屯門醫院定時覆診,基金將繼續跟進作適時協助。
黃靖雙眼角膜因病呈現混濁灰白。
經檢查後,證實靖靖患有「先天性角膜鞏膜化」。


靖靖在基金協助下籌獲善款逾121萬元,得以赴美國治療。
靖靖在美國完成右眼角膜移植手術後,右眼已回復部分視力。


靖靖瀕臨失明,幸獲善長捐助赴美接受手術。
靖靖挽回部分視力後,對周遭人、事、物皆感無限好奇。
  • 1987年-1992年急賑災黎
  • 1988年-1998年關懷長者活動
  • 1989年-1998年資助傷殘人士
  • 1990年-2002年歷年撥款大行動
  • 1990年-1998年資助善終服務
  • 1990年-1998年資助腎病服務
  • 1990年成立無力殮葬專戶
  • 1991年向瑪麗醫院捐出換肝儀器
  • 1992年支持成立人代皮庫
  • 1993年-1998年資助港大醫學院及瑪麗醫院
  • 1993年-2002年支援兒童病患研究
  • 1994年協助成立燒傷基金
  • 1995年-2000年資助屯門醫院寧養服務
  • 1998年助心臟病童接受手術
  • 1998年-2007年捐助白內障手術
  • 2000年-2008年資助中醫施藥服務
  • 2003年沙士抗炎大行動
  • 2006年捐助澳洲昆士蘭醫學研究所
1987年-1992年急賑災黎

1987年年底,荔景臨時房屋區大火,360多人無家可歸,基金迅即撥款,與葵青政務處聯絡,並獲房屋署、荃灣警民關係組等人員協助進行急賑,發放緊急援助金給荔景居民,及時解困。

1988年1月11日凌晨,沙田圓洲角臨時房屋區4級大火,災民近520名。在沙田政務處、沙田警民關係組、房屋署等派員協助下,基金第一時間派發緊急援助金。

1992年1月沙田圓洲角臨時房屋區又先後發生2次大火,災民超過130人,基金即時再發放現金及毛氈給災民禦寒。總計4次行動,共撥款逾26萬元。
等候領取緊急援助金的人龍數以百計。(黑白圖片)
災民正辦理領取緩助金手續。(黑白圖片)
1988年-1998年關懷長者活動

1988年暑假期間,基金與社會福利署携手合辦「老青兩相親」大型敬老活動,動員1,000名青年義工,探訪5,000名孤苦長者,送上點點關懷。

基金再於1989年農曆年間主辦「敬老迎春賀長青」,由《東方日報》記者、香港童軍、影視紅星及義工聯合組成「愛心大使」隊,携同賀年食品、禮物,探訪全港56間院舍,為6,000名耆老帶來歡樂。

1990年初,基金撥款22萬元贊助「噓寒問暖在家居」護老大行動,為體弱力虛而乏人照顧的長者提供上門煮飯、抹窗、護送等服務,更就個別需要提供個人護理服務,協助應付繁瑣家務及起居生活的困難。

於1991年舉行的「關懷互助顯愛心 – 耆老弱能人士親善探訪計劃」是基金及社會福利署合辦的大型慈善活動,動員1,200名義工,探訪獨居或住院長者及弱能人士,為他們表演節目及送贈禮物。

1992年11 月,基金再舉辦「敬老送暖傳愛心」,由義工親送禮物包予9,000名住在老人院以及居於長者住屋的長者。

早於1993年,在平安鐘尚未廣泛使用的年代,基金已向房屋署撥款75萬元,協助有需要長者安裝老人互助鐘。

為預防長者跌倒受傷,基金於1993年-1994年向靈實醫院撥款210萬元,推行防老人跌倒檢查治療計劃,並購買彩色超聲波掃描器及骨質疏鬆檢驗機,為長者進行檢查,防患未然。

清貧長者家居生活有待改善,基金遂於1998年向聖雅各福群會撥款逾47萬元推行家居維修服務及印刷平安卡,聖雅各福群會更利用部分捐款舉行長者檢查眼睛服務日,讓長者的晚年生活更舒適。
聖雅各福群會推行的家居維修服務,為有需要長者改善家居生活。
1989年-1998年資助傷殘人士

關懷傷殘是基金重要工作之一。早於1989年3月,基金贊助香港傷健協會舉辦「傷健同歡嘉年華」,亦同時分別贊助「最佳無障礙建築物設計獎」及「康復儀器設計比賽」兩項大型活動,令傷殘人士增強信心。此外,基金撥款予「工程及醫療義務工作協會」製作輔助儀器,解決弱能人士生活上的困難,同時亦設立「輪椅專戶」,為缺乏經濟能力的老弱傷殘購買輪椅。

基金對傷健人士協助從無間斷,於1998年更撥款30萬元資助香港痙攣協會協助痙攣及傷殘人士添置傢俬及器材。
弱能人士透過治療脊椎萎縮儀器,可紓緩痛楚。
1990年-2002年歷年撥款大行動

1990年-1991年資助公益金轄下機構

向公益金撥款300萬元,以資助公益金轄下機構,包括防止虐待兒童會、伸手助人協會、瑪利諾女修會社會服務、母親的抉擇及香港痙攣協會,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服務。

1993年-2002年資助兒童癌病基金

基金多次撥款140萬元予兒童癌病基金,協助兒童癌病治療及贊助分子物理診斷計劃,讓癌症病人獲得適切治療。

1994年助廣華醫院添置儀器

醫院有賴先進儀器才可向病人提供更佳治療,基金遂於1994年撥款223萬元予廣華醫院,購買手術床、手術燈、超聲波手術刀及診斷儀器,讓更多病人受惠。

1995年助城大治療頭骨爆裂研究

為更有效治療頭骨爆裂病人,基金於1995年向香港城市大學撥款99萬元,為腦外科研究頭骨爆裂及骨科病人裝配頭模,增加痊癒率。

1998年資助腦部手術導航設計

腦部手術風險極高,為減低病人進行腦部手術的風險,基金撥款170萬元予廣華醫院、中文大學及城市大學,贊助腦部手術導航設計,配合電腦運作,令病人能安心進行治療。
腦部手術導航設計可大大減低病人接受腦部手術風險。

1998年助明愛醫院更新醫療器材

基金撥款逾113萬元協助明愛醫院更新醫療器材,令更多病人受惠。

2002年資助中大中醫藥研究

向中文大學中醫中藥臨床研究中心撥款258萬元,以贊助藥費、購買儀器及發展老人健康優先項目,讓更多病人受惠。

2002年協助成立紓緩治療中心

基金撥款100萬元協助基督教靈實協會靈實紓緩治療中心,設立臨床培訓及資源中心,培訓更多具水準的專業人員,為社會服務。

2002年資助眼科手術費

為協助失明人士接受治療,基金於2002年撥款70萬元予香港盲人輔導會,贊助貧困人士的眼科手術費用。
1990年-1998年資助善終服務

撥款南朗醫院

為向末期病人提供更佳的療養環境,基金於1990年-1998年先後向南朗醫院撥款共逾328萬元,以推行善終服務,讓病人可在人生的最後道路上,獲得更佳的照顧。
南朗醫院主要為末期癌症病人提供善終服務。
南朗醫院為本港早年提供善終服務的主要醫院之一。

撥款靈實醫院

基金於1993年-1995年間先後向靈實醫院撥款270萬元,為該院改善醫療設施及推行善終務服務,協助末期病患者與家屬度過難關。
靈實醫院的寧養善終服務除照顧病人外,亦為家屬提供心理支援。
靈實醫院社工本著關愛精神照顧病人,彼此更建立無異於親人的感情。。
1990年-1998年資助腎病服務

不少腎病患者因病失去工作能力,而洗腎卻要耗費不少時間及金錢,對沒有收入的患者來說,是一種長期負擔。

由1990年開始連續3年,基金向香港腎病患者信託基金捐助140萬元,協助腎病病人接受洗腎治療及購買操作簡便的洗腎機。1992年,基金撥款100萬元協助廣華醫院擴展腎病服務,並於1994年撥款81萬元協助聯合醫院添置緊急血液化驗機及血液透析機。

為關顧有增無減的腎病患者,基金再於1998年向香港腎藏基金撥款184萬元添置22部洗腎機,多年來涉及腎臟服務與治療的捐款逾500萬元。
自1990年開始,基金連續3年向香港腎病患者信託基金捐款合共140萬元購買洗腎機。
洗腎需時,操作簡單且可以在家使用的洗腎機將可以大大減低對患者的困擾。
洗腎機與保養喉管屬長期開支,失去工作能力的病人難以負擔。
基金於1990年-1998年期間,先後向本港多間醫院捐出與治療腎病有關的捐款逾500萬元。
1990年成立無力殮葬專戶

「無力殮葬專戶」於1990年3月成立,當時一位熱心讀者有感於貧苦階層因為家庭經濟支柱意外身亡或病逝,無力負擔殮葬費用,捐出2萬元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援助。基金即時成立「無力殮葬專戶」作出回應,迄今捐款超過3千萬元,受惠個案超過1,630宗。

當有貧苦階層的家庭經濟支柱意外身亡,基金均會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向家屬提供合適協助。
「無力殮葬專戶」旨在令死者家屬獲得即時支援,以及時辦理摯親身後事。
1991年向瑪麗醫院捐出換肝儀器

全港唯一一個肝臟移植中心──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成為舉世知名的外科手術中心,正是由基金於1991年捐助的香港首套換肝儀器開始,撿回無數徘徊在死亡邊緣的肝病患者性命。

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本港尚未引入肝臟移植手術的關鍵儀器,無數肝病患者無法透過換肝續命。基金遂於1991年7月向瑪麗醫院撥款150萬元,添置4部換肝儀器為肝病病人帶來新希望。

1991年10月,一名逝世病人捐出屍肝,經近30名醫護人員進行近18小時的手術後,憑這套儀器成功救活一名60歲的男性肝病患者,成為全港首宗肝臟移植手術,為本港醫學界揭開新一頁。

同年12月,基金再捐出逾30萬元,為瑪麗醫院肝臟移植增購驗血儀器,同時又撥款130多萬元,協助研究兒童移植肝臟技術,令病童也可在港進行換肝手術。
基金撥款予瑪麗醫院添置換肝儀器,包括血小板分離儀、快速輸血機、超音波監察血液流通機及監察血液凝固程度儀器。
首宗人體換肝手術在港進行後,即為本港換肝歷史寫下新的一頁。
1992年支持成立人代皮庫

香港中文大學人代皮庫,在基金的全力支持與讀者的熱烈捐輸下,終在1992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早於1991年已成功以豬皮片及培養表皮細胞技術,為1名遭高壓電殛傷、半身被嚴重燒傷的病人治療。為了更有效地治療燒傷病人,中文大學計劃成立人代皮庫,需費100萬元,基金迅即撥款支持,使計劃順利進行。
技術員正培殖人表皮細胞。
技術員從已消毒的豬隻上取豬皮片。
技術員以顯微鏡觀察表皮細胞的培殖情況。
首名受惠病人頸部傷癒,效果良好。
1993年-1998年資助港大醫學院及瑪麗醫院

基金為協助醫療機構研究各類病症不遺餘力,於1993年-1998年間先後向香港大學醫學院撥款672萬元作醫學研究用途,包括唐氏綜合症胎兒檢驗計劃、靜脈血管引流手術、兒童癌病檢驗及肝癌急凍療法。該醫學院亦將部分捐款購買人造肝支援系統和子宮頸癌檢驗及治療儀器。其中肝癌急凍療法成功為轄下瑪麗醫院開拓嶄新療法,其後的捐款亦贊助外科學系購買檢查癌症的超聲波儀器,引進先進燒傷救援計劃,並為瑪麗醫院急症室提供整體診治及增添設備,助病人獲得更全面的醫療服務。
1993年-2002年支援兒童病患研究

為支援兒童病患的醫學研究,基金於1993年-2002年向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撥款570多萬元,贊助瘢痕研究及支援兒童失禁治療及研究中心。部分捐款撥給不同專科增添儀器及作支援用途,包括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購設CAD/CAM儀器和脊椎神經功能監察系統,捐助兒童電子假手營運基金;支援婦產科為出生前嬰兒進行超聲波胎盤檢查,以及腦神經外科學系為柏金遜病人進行腦部刺激手術治療。
基金資助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購買CAD/CAM儀器,紀錄患者的體形及數據後,即可製成患者體形的模型。
1994年協助成立燒傷基金

中文大學醫學院一直協助燒傷病童,惟隨著不斷上升的求助個案令醫學院財政緊絀。基金於1994年向中文大學撥款600萬元成立燒傷基金,為有經濟困難的燒傷病人提供有效資源,協助病人進行更全面及徹底的矯形手術及物理治療。
內地女童莎莎遭火劫後,獲基金轉介燒傷基金接受治療。
燒傷基金支援中、港、澳燒傷兒童的治療,並資助內地及澳門患者來港求醫旅費。
內地兒童周俁博有3成皮膚燒傷,獲燒傷基金協助進行矯形手術。
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於1994年捐款600萬元,協助燒傷基金成立,令不幸慘遭燒傷的兒童能重展歡顏。
1995年-2000年資助屯門醫院寧養服務

基金自1995年起,已率先撥款200萬元資助屯門醫院推行善終服務,讓臨終病患者得到妥善的醫療護理。其後,為讓末期病患者可獲得更完善的寧養服務,基金於1998年開始連續3年合共捐款逾1,600萬元予屯門醫院,於日間寧養中心加建1層,提供額外46張病床,同時興建寧養花園及購買接送巴士,令病人可於更佳環境下養病。

「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日間寧養中心」於2000年落成,為新界西北末期癌病患者提供更完善的寧養服務,並為病者家人提供哀傷治療與輔導。
基金於1998年-2000年期間,捐款逾1,570萬元為屯門醫院日間寧養中心加建1層及與建寧養花園,以提供更多病床。
為方便接送寧養病人,基金捐款逾32萬元予屯門醫院添置接送巴士。
日間寧養中心加建1層後,可為末期癌症病人提供更完善的寧養服務。
屯門寧養中心內設有專業醫療器材為病人提供適切治療。
1998年助心臟病童接受手術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因血液含氧量不足無法進行劇烈運動,故較同齡兒童虛弱,平日上、落樓梯亦舉步維艱,不但影響發育,長遠更影響身心發展,有必要盡早進行手術矯正問題。

然而,涉及心臟矯正的數十萬元手術費,並非每個家庭都能負擔。基金於1998年向兒童心臟基金撥款300萬元,透過該基金資助30名有需要病童接受心臟手術,讓小朋友能及早康復,並重投正常校園生活。
晉仔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缺乏力氣,每天要由母親手抱上學。
因心臟功能不平衡,令晉仔的心臟位置高低不一。
晉仔接受手術前大為緊張。
基金的撥款令晉仔能及早接受治療,脫離病魔纏繞。
1998年-2007年捐助白內障手術

不少長者因白內障而視力模糊不清,惟在公立醫院排期接受手術輪候經年,令長者日常生活飽受困擾,苦不堪言。

有鑑於此,基金與播道醫院特別合辦「白內障手術援助計劃」,為有需要的綜援長者免費安排白內障手術。1998年-2007年期間共撥款逾533萬元,讓逾700長者免費接受白內障手術,恢復視力重見光明。
播道醫院獲基金資助,為有需要的綜援長者提供白內障治療。
約需45分鐘的手術時間,病人便可重拾視力。
右眼視力退化的梁婆婆感激基金的捐助,讓她可盡快接受治理白內障手術。
醫生細心地為病人進行手術,協助病人恢復視力。
2000年-2008年資助中醫施藥服務

近年不少市民選擇中醫治療,基金自2000年開始多次撥款合共665萬元支持博愛醫院發展中醫服務,為貧苦大眾贈醫施藥。其中於2000年及2002年分別撥款100萬元支持該院轄下中醫診所的贈醫施藥服務。

此外,基金於2000年6月再度撥款20萬元協助該院於青衣設立「東方日報慈善基金綜合中醫專科診所」,2003年-2007年期間先後撥款380萬元資助診所推行施藥服務,於2008年撥款65萬元協助該院購買1部流動醫療車,為行動不便的求診人士提供更貼身的中醫服務。獲診所及流動醫療車施藥的受惠人次逾14萬。
位於青衣的「東方日報慈善基金綜合中醫專科診所」於2000年成立,為基層病患提供施藥服務。
診所為基層病人提供贈醫施藥服務,減輕長者經濟負擔。
中醫診所駐有專業執藥員,專責為病人配方藥物。
基金撥款購置的流動醫療車,為病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求診渠道。
2003年沙士抗炎大行動

2003年2月,香港發現首宗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沙士)個案,疫情更於3月在社區大規模爆發,世界衛生組織於4月向香港發出旅遊警告,一場沙士最終造成1,755人感染,299人死亡。人心惶惶之際
在整個抗炎行動中,有逾3萬名有需要人士及逾千戶家庭受惠,當中包括清貧家庭、長期病患者、長者及學生等。抗炎行動更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期間兩基金共接獲逾62萬元善款,更有不少機構捐贈各種抗炎用品,共同對抗疫潮。
「抗炎六寶 惠澤萬家」共派發2萬個內有漂白水、消毒藥水、棉花、洗手液、口罩及探熱針的抗炎禮包予有需要人士。
大行動透過多間學校將抗炎裝備分發予學生。
清潔家居是預防沙士重要一環,「抗炎義工 清潔家居」行動中有逾千戶長者受惠。
抗炎行動引起社會關注,有機構捐贈抗炎用品協助對抗疫潮。
2006年捐助澳洲昆士蘭醫學研究所

澳洲昆士蘭醫學研究所研究一種創新治療鼻咽癌的免疫治療,在本港及內地開始全球首個臨床測試。基金於2006年10月向研究所撥款200萬元作為研究經費,希望造福港人及內地同胞。
澳洲昆士蘭州政府辦事處首席代表李世榮(中)、昆士蘭醫學研究所所長邁克爾.古德教授(左)向基金主席馬澄發介紹將免疫治療應用在鼻咽癌的研究。
昆士蘭醫學研究所所長邁克爾.古德教授(左)向基金主席馬澄發簡介中心的研究成果。
  • 愛心送暖顯關懷
  • 萬家有禮賀端陽
  • 粒粒顯關懷贈米計劃
  • 月餅分享傳愛心
  • 愛心湯計劃
  • 愛德循環運動義工陪診服務
  • 「一切很美,只因有你」長者友善社區創建計劃
  • 海洋公園繽紛遊
愛心送暖顯關懷

東方日報慈善基金由1996年起舉辦送暖活動,每年為逾萬名長者及清貧家庭送上實用禮物包,以減輕其經濟負擔。每年踏入冬季,東方日報慈善基金及太陽報愛心基金均透過社會服務機構及長者住屋,向全港各區基層長者及低收入家庭送贈禮物包,讓長者及清貧家庭受惠。近數年的愛心送暖顯關懷活動,更與恒基溫暖工程基金合辦,讓更多人參與這項有意義的慈善活動。
萬家有禮賀端陽

為令基層長者及家庭能一同感受端午節氣氛,東方日報慈善基金與太陽報愛心基金於每年的端午節皆會透過送贈禮物,讓有需要的長者及家庭同享節日歡愉。2015年兩報基金更第4度與中建電訊普樂慈善基金合作,共透過近80間機構、向6,000名長者及基層家庭送上超市禮券,讓受惠者選購應節物品、歡度佳節。
粒粒顯關懷贈米計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於1998年起開展「粒粒顯關懷」贈米計劃,每月透過全港80間長者住屋及社會服務機構向受惠對象送贈白米,以減輕基層長者的經濟負擔。計劃多年來從不間斷,現時仍有近6,000名長者每月獲送贈白米1包,部分行動不便者更獲義工協助,定時接收「白米到戶」。
月餅分享傳愛心

中秋節為中國傳統節日,東方日報慈善基金自1994年起舉辦月餅送贈活動,每年的中秋佳節,透過近百間社會服務機構及長者住屋向長者送上月餅和關懷,令受惠者感受傳統節日氣氛。
愛心湯計劃

病榻中獲別人的點滴關懷,猶勝良藥千盅。東方日報慈善基金由1992年起舉辦此計劃,每星期及每逢節日均向靈實醫院長期住院病友派發滋潤湯水,令病人品嚐美味湯水的同時,在精神上亦獲支援。
愛德循環運動義工陪診服務

傷殘人士及體弱長者需不時覆診,獨自前往不但障礙重重,往來住所與醫院的交通費亦成沉重經濟負擔。東方日報慈善基金自1991年起資助愛德循環運動舉辦義工陪診服務,多年來無間斷地協助清貧弱老紓緩交通開支經濟壓力。
「一切很美,只因有你」長者友善社區創建計劃

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於2013年10月向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真光苑長者地區中心撥款舉辦「一切很美,只因有你」長者友善社區創建計劃,在2014年內分階段透過長者及義工配對、定期探訪及電話慰問等,協助長者建立支援網絡。
海洋公園繽紛遊

基層家庭兒童鮮有機會到海洋公園遊玩,為讓基層兒童可一償暢遊樂園的心願,東方日報慈善基金、太陽報愛心基金與海洋公園於2015年第3度合辦「海洋公園繽紛遊」,透過志願機構向基層家庭送出15,000張海洋公園門券,令低收入家庭享受難忘的親子遊。